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大成”)是一家独立的律师事务所,不是Dentons的成员或者关联律所。大成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以及Dentons在中国的优先合作律所,在中国各地设有50多家办公室。Dentons Group(瑞士联盟)(“Dentons”)是一家单独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其成员律所和关联律所分布在全世界160多个地方,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dacheng.com/legal-notices或者dentons.com/legal-notices。

大成研究 | 徐劲科等:从ESG报告看企业ESG实践 - 环境篇

在当下越发火热的ESG概念中,首当其冲的便是E(Environment环境)。2021年5月26日,荷兰海牙地方法院就对“荷兰环境保护组织等七家机构诉某公司案”做出判决,要求被告某公司必须在未来十年内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排放基础上减少45%[1]。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标志着能源巨头被法律正式要求对气候变化问题负责,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宣传上。
那么,ESG中的E(Environment环境)具体内涵有哪些?强制要求企业披露ESG报告的香港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规定,E(环境)包含以下层面:1. 排放物;2. 资源使用;3. 环境及天然资源;4. 气候变化;并且每一个层面都包含多个须披露的关键绩效。而权威机构MSCI(明晟)在进行ESG评级的时候,环境方面的核心议题则更为详尽,如下表所示:
面对如此多而复杂的议题,无论是刚接触、尝试ESG的企业,还是因监管方、股东或者利益相关方要求而不得不正面回应的企业,都可能觉得无从下手实践、披露。本文就尝试通过一些企业的ESG报告,看看它们是怎么践行、回应环境议题的,为ESG中的E(环境)提供一些切入点。
环境议题如此之多,企业需要明确,并非要对所有的环境议题一视同仁地看待。SASB(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基于实际情况将ESG议题分为两类:实质性的与非实质性的,前者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而后者则影响较弱。企业如果将大量精力投入非实质性的ESG议题就只会事倍功半、拖累经营,因此企业重视ESG实践,首先需要识别实质性的重大议题。
翻看旭辉控股在联交所披露的《2020年环境、社会及管制报告》,其筛选、识别实质性议题的流程相当明晰:
第一步识别议题,通过开展内部访谈、参考联交所报告指引的要求、根据MSCI-ESG、DJSI、GRESB等ESG评级指数和SASB房地产行业标准以及同行的可持续发展关注重点等,形成ESG重大性议题供调研。
第二步利益相关者调研,邀请超过400位利益相关者参与问卷调研,覆盖了董事/集团高管、内部员工、业主、商铺租户、供应商、投资者、行业组织/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共8类利益相关者。同时,与17个部门进行访谈,全面收集各方意见。
第三步分析与审议,利用加权求和法,对调研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对议题进行排序,并交由ESG管理委员会及董事会审议。
第四步制定计划,依照ESG重要优先事项,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回顾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在本报告中披露利益相关者重点关注的议题。
通过上述步骤,身处房地产行业的旭辉控股从节能减排、提升用水效益、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运营、建筑废弃物管理、绿色建筑、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这七个环境议题中筛选出一个重大性环境议题:“绿色建筑”(见下图,标号21即为“绿色建筑”)。


在后文披露企业环境实践的章节,旭辉控股确实着重回应了“绿色建筑”这一议题,将“积极探寻低能耗、环保、高效的设计方案,大力探索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及智慧的高品质产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环境实践的目标。为此,旭辉控股在实践中采取了八项主要措施:
1. 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承诺,将绿色及健康标准作为产品线设计标准之一;
2. 积极推进绿色建筑体系的研发和应用;
3. 加快绿色建筑认证步伐;
4. 打造建筑全周期的节能管理体系;
5. 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在新建和现有建筑物安装可再生能源设备;
6. 倡导并践行绿色办公,减少办公运营中的碳排放;
7. 向商户伙伴提出绿色租赁计划;
8. 设立旭辉公益林专项基金,开展系列绿色环保项目,在敦煌种植“旭辉林”,固碳释氧。
不难看出,8项措施中的5项围绕“绿色建筑”。同时,三个细分章节中的“源头把控绿色设计”与“过程管理绿色建造”两个“绿色建筑”相关部分占据了环境实践章节的大多数篇幅,并深入介绍了统一绿色设计标准、推行绿色建筑认证、深化装配式建筑认证、采购选择绿色材料、建造过程绿色技术、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等环境实践细节,对于各方关注度不高的其他问题则并未详细展开,突出实质性议题“绿色建筑”。
就在不久前的11月23日,MSCI(明晟)将旭辉控股的ESG评级上调至“BBB”级,ESG评级连续两年稳步提升,评价中也指出“旭辉致力于提升绿色建筑的占比”[2],认可了了旭辉控股对“绿色建筑”的议题识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旭辉控股在2020年发行了5亿美元、利率为5.95%的绿色债券,2021年再次发行1.5和3.5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利率分别为4.8%、4.45%,且最长年期为7年。[3]
企业要通过ESG报告,向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传达企业重视和开展ESG实践的信息,而不单单是应付监管机构,因此报告需要较高的可读性让读者对企业的ESG实践一目了然。在这一方面,万国数据的ESG报告具有借鉴意义。
万国数据的做法是,通过量化、可比的ESG绩效让读者快速理解其当前的ESG成果与未来的目标,尤其是环境方面。万国数据首先拆解出自身的三个特征——1. 数据中心是能源密集型的;2. 数据中心会持续地影响环境;3. 数据中心有大量在建项目——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六个议题,高重要性的有三个:可再生能源、碳排放、能源管理,中等重要性的有两个: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管理,地重要性的有一个:施工环境影响。
万国数据值得借鉴的一点就在于此:它并没有在识别实质性议题阶段就停下脚步,而是更进一步地提炼出衡量这些议题的数据指标,以量化的数据直观披露信息,如下图所示,譬如“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的百分比和数量进行衡量,“能源管理”以电力使用效率(PUE)指标进行衡量。
报告后文也正按这些指标进行披露,将万国数据2020年的实践情况与2030年的发展目标用数据并排展示,可读性很高。并且,在报告中用数据清楚地展现企业ESG的现状与目标,也能传达出“对自身状况了如指掌”“ESG实践有效高效”“发展方向明确坚定”等一系列正面信息,远胜于在报告中单薄地声称企业“高度重视ESG”。
洛阳钼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实质性经营活动,可以说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的全球运营的企业,今年8月,其在MSCI的ESG评级从BBB级提升至A级,领跑国内同业。一家矿业公司,传统上来说,其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对环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洛阳钼业的ESG实践是怎么做的呢?
一方面,洛阳钼业不拘泥于港交所、MSCI所列举的环境议题,针对自身所在矿业的行业特色,重点关注了尾矿、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议题。
另一方面,洛阳钼业的主要矿业资产分布于刚果(金)、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些地区气候、生态、社会条件各不相同,环境管理挑战非常大。为应对复杂多元的运营环境,洛阳钼业不仅制订了适用于全集团的《环境政策》、建立起覆盖全部运营矿区的环境管理体系(EMS),还在识别重要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环境特点制定差异化环境策略,各矿区在环境议题上各有侧重。
在水资源管理议题上,洛阳钼业识别出相比其他矿区具有更重大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澳洲NPM矿区,并为该矿区专门制定了《洪水和干旱行动触发响应预案》以及相应管理措施。
在空气质量议题上,中国矿区通过改造除尘系统、排放控制系统与脱硝系统,提升除尘能力、减少废气与氮氧化物排放;巴西矿区进行了多项工艺和设备改造,例如在碎矿站安装喷水设施、增加集尘设备、安装气体过滤系统等,以减少废气和扬尘的排放。澳大利亚NPM矿区则创造性地采用渐进式生态恢复,将大麦播种尾矿库上,提供了很好的地面覆盖和风蚀保护,有效地减少了大风导致的尾矿库扬尘。
在生物多样性议题上,巴西矿区推进造林计划,种植大量本地苗木;澳大利亚NPM矿区不断恢复原生生态系统,并在澳大利亚发生旱灾的时候为本地动物提供水源;刚果TFM矿区则着重研究和保护当地耐高浓度金属的植物群落,因为这些植物生长在高度受限和严重开发的区域,呈现出可能拥有高品位矿床的地表特征,导致其分布有限且受到当地过去和现有采矿活动的直接威胁,TFM矿区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科学界对这一独特种群的认识。
2021年10月15日,小鹏汽车发布首份ESG报告,这也是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第一份ESG报告。小鹏汽车2020年8月27日在纽交所上市,ESG在纽交所为自愿披露项;而今年7月7日小鹏汽车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要求每年披露ESG报告,为满足上市监管合规故发布ESG报告。
在环境议题上,小鹏汽车独到之处在于运用TCFD框架进行了气候信息披露,定性分析了其面临的转型风险与实体风险。
TCFD即二十国集团(G20)金融稳定理事会成立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TCFD),其在2017年发布了《最终报告: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报告》,构建了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框架。并且,2021年11月5日,港交所就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旨在促进上市公司遵守TCFD的建议提供实用指引。[4]小鹏汽车运用TCFD框架进行披露确属先行一步。
从披露的报告来看,与多数企业类似,小鹏汽车尚未完全做好准备应对气候变化,但在思想上已经开始重视气候风险和定量管理。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作为汽车制造企业,在其ESG报告中却并未详细披露作为实质性议题的车辆制造中碳排放的目前状况与未来目标,而且在计算碳排放的时候,数据收集范围仅为小鹏汽车总部及肇庆工厂,也并没有使用可再生能源,更并未充分考虑供应链上其他产品生产中的碳排放,尤其是碳排放大头的电池部件。
事实上,对于新能源赛道上的企业而言,即使所提供的产品在后续的生命周期中可以降低碳排放,但也无法回避生产产品过程中的碳排放现实。ESG考量的内容绝非仅限产品本身,更包括了企业在运营、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以新能源龙头隆基股份为例,其为了降低生产碳排放、提升产品低碳属性,提出“利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在光热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光伏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供应自身工厂所需的绿色电力。2020年,隆基股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比例达到41.83%,并且承诺2028年前全球范围的生产及运营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相比之下,多数新能源企业在提供新能源产品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减排挑战,需要尽早引起重视。
尽管海外证券市场并没有强制性的ESG报告披露规则,但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较早,特别是在碳排放方面,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微软宣布于2012年实现碳中和,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到2050年实现自1975年成立以来公司直接或通过电力消耗排放的所有碳足迹的“清零”。[5]
苹果2008年起便开始计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并以此为依据开始开展相关工作,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低碳设计三管齐下的方式减少碳排放[6],并在今年10月28日宣布全球的公司运营已实现了碳中和,目标是到2030年在供应链和整个产品周期中实现100%碳中和。[7]
谷歌在环保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碳中和,在2017年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与自身能源消耗相抵的方式实现了“净零”排放,并在2020年通过购买碳信用额(carbon credit)实现自公司成立以来所有碳足迹的“清零”,谷歌也成为第一家“清零”碳足迹的公司。在实现公司碳中和后,谷歌计划在 2030年实现全天候无碳运营,届时谷歌的数据中心和办公场所将实现100%由清洁能源供电。[8]
[9]
海外的其他互联网巨头也较早地关注气候变化,公布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它们在碳中和方面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用概念引领,以措施保障。中国企业从中可以学习借鉴国际企业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和“双碳目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实践路线。
[1]ElenaSanchez,2021.Shellloses'historic'climatecase,mustcutemissionsby2030.
https://euobserver.com/climate/151955
[2]澎湃新闻:旭辉ESG评级获MSCI上调至BBB级,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29852
[3]微信文章:原报告|“碳中和”下的旭辉,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qBRixvENA3weVmnFkexzg
[4]港交所:《气候信息披露指引》,链接:https://www.hkex.com.hk/-/media/HKEX-Market/Listing/Rules-and-Guidance/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Exchanges-guidance-materials-on-ESG/guidance_climate_disclosures_c.pdf?la=zh-HK
[5] Microsoft will be carbon negative by 2030
https://blogs.microsoft.com/blog/2020/01/16/microsoft-will-be-carbon-negative-by-2030/
[6] Apple's Emissions Reduction Mission | Global
https://unfccc.int/climate-action/momentum-for-change/climate-neutral-now/apple
[7] 腾讯新闻:苹果CEO库克:苹果在全球的公司运营已实现了碳中和
链接: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028A03B0A00
[8] Sundar Pichai:Our third decade of climate action: Realizing a carbon-free future
https://blog.google/outreach-initiatives/sustainability/our-third-decade-climate-action-realizing-carbon-free-future/.
[9] 中经报智库:《2021年企业“双碳”竞争力指数白皮书》,链接:

http://www.bmronline.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8&id=6196